深度阁 硬件设备 俄卫星解体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进入波音“星际

俄卫星解体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进入波音“星际

芯片短缺的问题近日来频频登上新闻热搜。无论是汽车制造还是手机生产,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“缺芯”问题。尽管根据国家工商信息,截至年月,我国新增集成电路半导体相关企业超过六万家,较年同比增长,但是我国芯片自给率仍不到,尤其在高端芯片上,对外依赖严重。芯片出现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才的短缺,尤其是缺少领军人才和复合创新人才。《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白皮书(年版)》统计显示,截至年底,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规模约为万人。按当前产业发展态势及对应人均产值推算,预计到年前后,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万人左右。

6月28日消息,北京时间周四,由于一颗卫星在近地轨道上解体产生大量碎片,国际空间站(ISS)上的九名宇航员临时转移到波音“星际线”等停靠在空间站的三艘飞船上躲避。

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的说法,事件发生后不久,在美国东部时间周三晚上9点(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周四凌晨1点),执行远征71号任务的机组成员紧急进入包括波音“星际线”在内的三艘飞船。由于国际空间站采用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相同的时区,事件发生时,宇航员们可能正处于休息时间。

NASA官员表示,此举是一种预防性措施。宇航员们仅在飞船中逗留了约一个小时,随后便被允许返回空间站,并恢复了正常运行。

虽然NASA未指明涉事的具体卫星,但卫星监测和碰撞检测公司LeoLabs于当晚确认了一起“产生碎片的事件”。该公司在X上发布,早期迹象显示,一颗已失效的俄罗斯卫星Resurs-P1散发了大量碎片。

美国太空司令部也报告了Resurs-P1事件,称该事件产生了超过100块可追踪的碎片。美国军方表示,目前未观察到直接威胁,并将继续进行常规的交会评估。所谓“交会”,指的是轨道上两个物体彼此接近的情况。

据俄罗斯航天网站报道,Resurs-P1于2013年6月25日发射,一直运作至2021年12月,超出其预期寿命。NASA称,这颗地球观测卫星被用于从国防到紧急监测再到农业等多个领域。

轨道上的太空碎片数量不断增加,已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。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(NORAD)目前正在追踪超过45300个太空物体,不包括无法追踪的碎片。忧思科学家联盟(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)还列出了7560颗在轨运行的卫星,这还不包括那些无法控制的废弃卫星。

NASA与美国军方合作,监控国际空间站周围区域。如果直径大于5厘米的可追踪碎片进入围绕空间站的“披萨盒”形空间(大约4公里×50公里×50公里,以空间站为中心),空间站通常会进行机动避让。

NASA的程序规定,如果潜在危险导致可能需要撤离空间站,宇航员应在返回航天器中避难。例如,2021年11月,俄罗斯在一次意外的反卫星测试中摧毁了一颗卫星,这次事件也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谴责。

NASA最新的更新并未说明卫星碎片与国际空间站的具体接近距离。LeoLabs表示,它监测到的碎片事件发生在美国东部时间周三上午9:05至晚上8:51之间(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周四00:51)。

这一事件凸显了NASA官员一直强调的波音“星际线”飞船的重要性。尽管“星际线”原计划执行为期10天的飞行测试任务,但现已超过三周。“星际线”获得授权,在紧急情况下可离开国际空间站。国际空间站目前还对接有搭载4名宇航员的SpaceX龙飞船和搭载3人的俄罗斯联盟号。

关于“星际线”的具体离站日期尚未公布,因为6月6日发现其推进系统和氦气供应存在问题,NASA仍在评估和测试中。“星际线”上的宇航员布奇·威尔莫尔(Butch Wilmore)和苏尼·威廉姆斯(Suni Williams)在完成测试后,目前正负责国际空间站的维护工作

上周五,NASA表示,“星际线”将在7月2日预计进行的太空行走后的某个时候离开国际空间站。由于上周一发生的冷却系统泄漏导致太空行走活动暂停,目前尚不清楚该活动是否能如期进行。NASA官员表示,宇航员随后进行了一次“太空行走评估”,并在随后的几天里一直在审查程序和检查受影响的宇航服。

波音和NASA官员指出,像“星际线”这样的开发任务经常因不可预见的情况而超出预定时间表。(辰辰)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深度阁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shenduge.cn/index.php/2024/06/28/a9d667993405f96f35a250497114a048/

作者: admin

广告位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898-888816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